打好科技创新“组合拳” 巴南“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2020-05-06 15:55:0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6日15时讯(记者 霍瑞新)投资100亿,腾龙5G产业公园在巴南落户;联东U谷巴南国际企业港开始施工;美利信通信5G陶瓷滤波器正式投产……一条条令人振奋的消息不断传出,巴南加快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步伐愈加坚定。

近年来,通过培育创新主体、建设创新载体、集聚创新资源、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高新区拓展园科技创新以及完善双创和人才激励政策等,巴南逐渐发展成为主城南部区域发展和创新创业的热土。作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城区,最新公布的巴南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79.46,超过全市平均水平9.67个百分点。

步入“快车道”

构建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生态圈

高校是创新资源的集聚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建设,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科教资源高度集聚的潜能优势,还可通过深化校企地合作,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就地转化,促进科技型企业裂变式增长、集群式发展。

重庆理工大学作为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吸引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和科技领军企业。其花溪校区现建有15个二级学院,入住师生近24000人,是学校开展校地创新创业合作的主战场。

2019年1月,巴南区政府与重庆理工大学共同印发了《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方案》,拟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中心,建设涵盖周边10平方公里地域的“一核一谷一带一园”创新创业生态圈。

一核:即原始创新核心区。将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建设成为原始创新核心区,做大做强“科技成果池”和高素质人才高地。

一谷:即创新创业谷。以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北区为中心,进行整体规划布局,重点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高新技术转化中心、产学研协同中心、科技服务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试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等,构建“全链条式”的创新创业载体服务。

一带:即生态创新带。沿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东、西两侧,在花溪河沿线、原钢管厂用地和奶姆山公园、花溪工业园片区,结合全市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以生态公园形态打造科创产业综合体,形成高品质文化创意示范区、高质量创新生态涵养区。

一园:即科技产业园。整合生态圈内外优质资源,使重庆理工大学与巴南职教城内的高职高专学校进行资源联动,为区内大型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提供人才支持、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等,实现各工业园区企业提档升级,形成产业创新发展合力。

预计到2023年,将基本建成创新资源富集、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活力迸发、双创动力强劲的引领示范高地,实现大学校园、科技产业园、创新公园“三园联动”,智城、创城、产城“三城融合”。

绘制“新版图”

打造巴南区先进技术创新中心

重庆市巴南区先进技术创新中心是建设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的核心内容,是快速聚集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科技服务等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目前,重庆理工大学与泰豪科技、万里高公司、爱上出行公司等合作组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在形成和聚集。

创新中心致力于前沿创新技术的转化与推广,以国防技术为特色,专注于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化工等领域,一方面提升重庆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应用及成果转化,带动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培养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集群,提升巴南区域经济实力,形成重庆最有特色、最具规模的创新生态圈。

创新中心围绕专业领域创新技术,提供定制化的产业服务,打造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为企业高效生产、产品高效流通提供软硬件环境。同时通过产业链企业的聚集,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人才、风险资金、产业政策等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降低研发成本,打造“高校+研究院+平台+金融+企业+产业集群”为一体的创新生态链,构建创新创业文化的聚集高地,建设绿色、生态的配套生活体系。

重庆青之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入驻企业,其主营为科技领域咨询服务、科技成果(技术)转移转化、创业空间服务等。从2020年2月入驻至今,虽受新冠疫情影响,但在巴南科技局的指导下,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公司已经签约6家企业提供伴随性服务,1个高校开展校企合作,1个科研院所开展院企合作,同时还有10余家企业正在深入商谈中,为将来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打下坚实基础。”公司运营总监周裕龙说。

据悉,创新中心已洽谈项目23个,意向入驻19个(其中已注册10个,正在注册6个),入住率达80%以上。预计2020-2024年,创新中心预计将引入产业技术研究院6-8所,孵化培育科技企业和项目8-10家,科技型企业4-5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培养技术人才50-80名,带动就业100-150人,实现产值5000万元,实现税收200万元。

搭上“ 顺风车”

融入双城经济圈深化科创协同发展

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专题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无疑是国家赋予重庆城市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性利好,将有效促进重庆整个城市高质量发展。

4月14日,川渝签订科技创新合作协议,拟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助推西南区域经济发展。以此为契机,巴南将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推进“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塑造巴南区域发展新动能。

据了解,目前巴南累计建成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个,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市级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家,新型高端研发机构1个,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科普基地8家,市级农业专家大院3家,“星创天地”2家。

重庆国际生物城作为巴南区重要创新载体之一,也是重庆高新区的“一区多园”,目前已累计引进医药项目50余个,投资额逾350亿元,达产产值超700亿元。通过政、产、学、研体系建设,重庆国际生物城吸引了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 “5平台3中心”,引进领军人才12人,海归及博士数十人,其他专业技术人才数百人。目前,正在与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共建国际生物城-重理工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国际生物城-重理工药生学院大学生实践就业基地、校企人才联盟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

今年,巴南区将持续加快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提高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推进“双创”高质量发展。力争到年底,新增科技型企业500家,高成长科技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力争全年研发投入超过2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2.1%以上。

同时,还将以重庆国际生物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城、大江科创城、界石智能制造城、惠民智慧总部新城为平台,国际公路物流为枢纽,加快产业技术研究院、重医药学院国际生物城分院等创新资源集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先进生产方式,积极打造生态创新示范区。

科技赋能,创新领航,巴南正在以最快的速度,“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我区召开2021年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 生态圈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021-04-30 14:36:00
区科技局、区财政局联合深入 巴南先进技术创新中心调研入驻企业
2021-04-29 11:43:55
重庆市巴南区科学技术局 重庆市巴南区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关于组织开展巴南区2021年第一批种子基金优质项目评选工作的通知
2021-04-13 11:49:00